小说追书网 > 历史小说 > 汉末雄风 > 第一百九十三章 荆州观暮色,江东唱挽歌1

第一百九十三章 荆州观暮色,江东唱挽歌1(1 / 1)

当刘备、孙策等孙家子弟,顺利与程普、周瑜、太史慈三人会师之时,恰逢刘磐与黄忠率船队回师江夏郡。

万幸关、张二人此刻皆不在刘备船队中。

塔读小说,无广>告^在线免。费阅&读!

因为黄忠对刘备极不客气,甚至是桀骜无礼。

有别于诸君印象中那须发皆白的老头儿形象,此时的黄忠,其实是一名比关羽年岁略长、但身材同样魁伟、且仪表堂堂的壮年汉子。

黄忠站在舷首,居高临下看着七尺五寸,也就是一米七二的长臂大耳朵刘备,抚须傲然道。

“刘玄德何以在此?莫非欲趁火打劫、侵夺吴侯之江东乎?”

关张二人中,哪怕任何一人在此,恐怕都要勃然大怒,并与黄忠一决生死。

亲历过惨淡人生、直面过淋漓鲜血的刘备却毫不动怒。

其人微微一笑,抱拳道。

“备久仰南阳黄汉升将军大名,素闻黄将军忠于汉室、尊奉恩主,然则…忠义无双之黄将军,又何以在此?”

虽然浴血奋战、挣扎求存半生,但刘备仍是当年那个快意恩仇、豪气冲天的涿郡游侠头子。

诚然,我刘备出现在此,你黄忠有理由说我居心不良,但是你黄忠似乎也不比我刘备强吧?

本小。说首--发^站>点&~为@:塔读小说APP

哦,你忠义无双,我居心不良?

呵呵。

黄忠虽被刘备怼得面色铁青,一时间却不好再开口。

吴景冷冷道:“黄汉升有所不知,若非左将军及时驰援,老夫早已为昔日袁贼麾下、灊山三贼所诛也。

此外,黄汉升,老夫且问你,你本为汉臣,奈何从贼侵夺丹阳郡乎?”

吴景此言一出,孙策冷笑一声后高喝道:“众儿郎!为我拿下刘磐、黄忠二贼!”

孙策话音甫落,憋了一肚子火的程普、太史慈和周瑜三将,便下令各自船队,围攻刘磐及黄忠。

刘磐面色大变,恨不能一刀劈死多嘴多舌的黄忠。

黄忠确实不该嘲讽刘备,他若对刘备客客气气、恭恭敬敬,刘备肯定不会阻拦其人。

而看在刘备面子上,急欲回师吴郡的江东大军,也必然不会为难刘磐这个侵略江东的从犯。

本书~.首发:塔读*小@说-APP&——免<费无广告无弹窗,还能*@跟书友们一<起互动^。

怪只怪,黄忠这些荆州豪族看不起刘备这等外来人。

而且,这世上没有后悔药。

此战结果不言而喻。

深陷江东船队之中的刘磐黄忠二人,仓促应战、且众寡分明之下,又怎么可能是江东大军的对手?

何况关张二人虽不在,但还有孙策和太史慈这两大猛人。

黄忠虽勇,又哪里是这二人的对手?

孙策、太史慈二人联手,将黄忠五花大绑,交给刘备发落。

刘备懒得理会这败军之将,令陈到将黄忠这个大粽子丢进一间船舱后,便看向另一个大粽子刘磐。

“刘府君休怪备不讲情面,皆因你二人助纣为虐在先。如何处置你,当由吴侯做主。”

孙策冷笑不已。

塔读@

“刘磐,当日你屡次犯我豫章郡,而今你不但欲与黄祖取我性命,兼且唆使麾下猛将对左将军无礼,我焉可留你?”

言罢,孙策不给刘磐狡辩的机会,手起枪落,给了刘磐一个痛快。

孙策枪尖一挑,刘磐的尸首便“噗通”一声跌入大江之中。

孙策复又喝道:“今我以侵夺我丹阳郡之刘磐祭旗,我等不除黄祖誓不罢休!”

江东兵卒齐声高呼:“不除黄祖誓不休!”

这些江东兵卒们,心中同样憋屈无比,而且他们大多为江东本地人,见主君杀了侵略自己家园的可恨侵略者,兵卒们士气登时为之一振。

孙氏子弟同样感觉痛快至极。

他们被黄祖、刘磐、文聘、黄忠、叛贼李术等人围攻数日,说他们不恨刘磐黄忠二贼,谁信呐?

刘磐也是,其人既知孙策在此,便应及时避开孙策才对。

他还真以为孙策等人不知道,他也曾参与围杀孙策之事?

原文&来~自于塔读小~说APP,&~更多.免费*好书请下载塔~读-小说APP。

总之,刘磐死有余辜。

将刘磐、黄忠的部曲俘虏并控制住后,江东大军以刘磐、黄忠的船队为前锋,亮出刘表、刘磐的大纛、旗帜,浩浩荡荡顺流而下、径直向大江入海口处的丹徒疾速航行。

事实证明,孙策并非只会逞匹夫之勇的莽汉。

至此,黄祖的败亡已成定局。

而赵旻一方,却在这番博弈之中收获颇丰。

刘表的北大门、东大门,也就是荆州章陵、江夏二郡,今已尽归赵旻之手。

流寓荆州的那些有传记的人才,也已被桓阶忽悠得七七八八。

更何况,这场博弈尚未结束!

长沙郡郡治临湘城内。

大汉姑臧侯、暂任征南将军的段煨端坐于长沙太守衙署的大堂正中,正与长沙名士桓阶的族人们,接见长沙郡诸县的县令、县长,以及长沙本地一众豪族。

站点:塔^读小说,欢迎下载-^

“诸位,今黄祖已至穷途末路,刘磐、黄忠二人为骠骑将军所困,刘荆州自身难保,兼且天下大势在卫府、而非袁本初之手,故而,何去何从,请诸位明示!”

桓阶的从子笑眯眯地看向堂内众人。

“诸君如有疑虑,不妨暂且归家思量一番,某等绝无强人所难之意…

然则,南郡今已谋划兴建工坊之事,诸君如若因思量、商议而耽误时日,将来休要怪某。”

其人话音未落,便有数人当场表态。

“段公、桓君,某等愿唯卫将军马首是瞻!”

有带头的,这事儿便好办多了。

不多时,堂内众人尽皆表态愿臣服卫府。

旋即…

众人吵吵嚷嚷,情绪激动起来。

塔读@

“兴建工坊之事不可拖延!不知段公有何打算?”

“是极!此外,新肥、新式农具亦不可再耽误时日!”

“狗贼张羡作乱长沙、零陵二郡久矣,而今无主荒田随处皆是,段公应尽快恢复生产为善!”

如此等等,不一而足,但众人的中心思想高度一致:

搞钱!

这就更好办了。

段煨抚须而笑。

“既如此,老夫便尽速赶赴江夏郡,与骠骑将军会合,尽速为诸位落实工坊、屯田、新肥及农具之事。此处便暂由桓家主事,诸位以为如何?”

众人当然毫无意见。

本小。说首--发^站>点&~为@:塔读小说APP

于是乎,长沙郡在兵不血刃的情况下,顺利易主。

段煨带上自己的亲卫,匆匆出城而去。

他当然不是北上赶赴江夏,而是折向西南,赶往零陵郡。

要知道,桓家的势力,笼罩了荆南长沙、零陵和桂阳三郡。

简言之,赵旻虽不能在今年夺下荆州,却可以先收回章陵、江夏、长沙和零陵四郡。

如此一来,荆州八郡,便只剩刘表实控的南郡、武陵郡,以及刘备的大本营桂阳郡。

荆州北大门南阳郡,早已被张绣牢牢控制。

刘表相当于被赵旻孤立。

在赵旻的谋划中,交趾一州之地,连带着荆南桂阳郡,都可以暂时交给刘备;

江东则保持不变。

塔读@

至于刘表…

对不起,你的就是老子的。

惟其如此,赵旻才能放心大胆地与北方雄主袁绍掰腕子,才能有恃无恐地再出玉门关、重设西域都护府。

而如今江南的局势,也的确正在按照赵旻的谋划发展。

同一时间,赵旻在宫城公廨,接见了陈留高家如今的家主高志。

赵旻呵呵一笑:“高公,未意高家竟可在曹孟德屠刀之下安然无恙,可喜可贺也!”

高志这个剽悍的老头儿冷汗登时涔涔而下。

不言而喻,赵旻的潜台词是:

若非老子,你高家将焉存?

高志是个极为通透之人。

塔读^小说APP@更多优质免费小说,无广告在@线免<费阅<读!>^>

其人当即深深一揖。

“卫将军大恩大德,陈留高氏没齿难忘!”

赵旻收起笑容,微微颔首。

“如此甚好!高公且归家静候佳音。”

高志心中大定之余,不由对赵旻高看一眼。

卫将军不愧为匡扶汉室、终结乱世之雄主!

其人再次深深一揖后,返回陈留郡。

【作者题外话】:黄忠之事,后文再详细介绍。

老干部段煨,与桓阶配合拿下了长沙郡。

赵旻如今所谋划的一切,都是为了尽早与袁绍展开决战。

塔读@

当然了,他也是在养虎遗患。

刘备、孙策都是名留青史的当世英雄。

接着上一章,继续为您说。

上一章说到,刘备很可能凭借邹靖的关系,与孔融有往来。

毕竟邹靖也曾担任过北军中候,有可能充当刘备的引荐人。

至于刘表,在同年(189)也曾出任过北军中候,应是孔融的继任。

刘备或许通过“汉廷宗室”的身份与邹靖的引荐,试图结交其人。

(刘表)以大将军(何进)掾,为北军中候。--《魏书刘表传》

不过刘表宗室名流,号称八顾;

刘备却只是个破落闲散,而且还属于污点干部(怒鞭督邮)。

原文来自于塔&读小说~&

恐怕即使二人见过面,当时也不会有太多往来。

和孔融一样,刘表在北军中候任上也没干长久。

翌年(190)长沙太守孙坚北上,杀了荆州刺史王叡,因此汉廷不得不派遣刘表,出为继任荆州刺史。

初平元年,长沙太守孙坚杀荆州刺史王叡,诏书以(刘)表为荆州刺史。--《后汉书刘表传》

群雄割据时代,孔融与刘表都曾先后与刘备交往,而刘备则揶揄“孔北海乃知世间有刘备邪”?

(刘)备敛容答曰:“孔北海知世间有刘备邪!”--《吴书太史慈传》

这番言论,并非是对孔融的褒扬,而是刘备的自嘲。

比如“公族子弟”袁术,就曾讥笑刘备“籍籍无名”。

(袁)术生年已来,不闻天下有刘备。--《英雄记》

(袁)术与(陈)珪,俱公族子孙,少共交游。--《魏书袁术传》

塔读^小说APP@更多优质免费小说,无广告在@线免<费阅<读!>^>

换言之,汉末的门阀名流,对刘备这种儿披着宗室外衣的草根儿,是十分鄙视的。

刘备此话,或许是在隐喻自己当年(189)在洛阳“求见名士而不得”的愤懑:

毕竟彼时孔融名满天下,刘备不过布衣白丁;

即使有邹靖的引荐,刘备恐怕也很难和孔融、刘表攀上关系。

刘备早年的关键记载,书法极端隐晦,线索支离破碎,如同沧海沉钩般被潜藏在《典略》、《魏书》、《后汉书》、《英雄记》、《太平御览》当中,唯独不见于《蜀书》。

如此写法,可以说为后世读者,凭空制造了许多障碍。

由于刘备是通过“组建流民武装”为发迹手段,幕后便难免涉及诸多难以启齿之事。

诸如官匪勾结(公孙瓒),官官相护(陶谦),任人唯亲(邹靖)以及蝇营狗苟(曹操)…

如此等等,不一而足。

这些上不得台面的糟心事儿,在官修史书中,自然是不能明言的。

本书~.首发:塔读*小@说-APP&——免<费无广告无弹窗,还能*@跟书友们一<起互动^。

尤其考虑到《先主传》名为列传,实是本纪,那为传主“隐恶扬善”便更加无可厚非。

客观评价,刘备的出身不算太好,虽然顶着宗室虚衔儿,却一度沦落到“织席贩履”。

按照两汉制度,“商贾、巫医、百工”属于贱民之列,丧失了“良家子”的身份。

换言之,刘备的出身地位,连董卓都不如。

汉桓帝末,(董卓)以六郡良家子为羽林郎。--《魏书董卓传》

董卓在洛阳时,已被东都公卿,骂作“羌胡之种”;

那刘备的境况,也便可想而知。

(皇甫)妻知不免,乃立骂(董)卓曰:“君羌胡之种,毒害天下,犹未足邪!”--《后汉书列女传》

从诸多记载中,可以看出,刘备为了脱离自己的原有阶层,付出了难以想象的努力。

刘备浴血疆场,视死如归,身负重创,命悬一线(见《典略》),但征战三年(184-187),也不过换来一个芝麻绿豆大小的安喜县尉,还随即遭到督邮沙汰,再度流落江湖。

塔读^小说APP@更多优质免费小说,无广告在@线免<费阅<读!>^>

遇贼于野,(刘)备中创阳死(即装死),贼去后,故人以车载之,得免。--《典略》

在洛阳时,刘备可以说把能走的门路走了个遍,为了再度踏上仕途,可谓拼尽全力。

实际中平六年(189)的刘备,已经年近三旬,白身无依,一贫如洗,甚至可能因为“怒鞭督邮”的政治污点,处在“永不录用”的黑名单中。

如果不是因为同年(189)董卓兴风作浪,天下大乱,那刘备可能真的要孤贫终老了。

即使如此,刘备依然没有放弃希望,而是倾尽身家,回到洛阳奔走,最终通过曹操的门路,抓住了跟随毌丘毅募兵的机会,再入仕途。

陈寿所谓“先主折而不挠,终不为下”,恐怕意有所指。

这不仅是在概述刘备的半生戎马,也在隐喻其早年的坎坷波折。

(刘备)机权干略,不逮魏武,是以基宇亦狭。然折而不挠,终不为下。--《蜀书先主传》

刘备对事业成功、实现自我的渴望,对欲信大义于天下的追求,远超常人,在无数次人生低谷中,壮志依旧,奋战不休。

从这个角度看,刘邦的性格传承,在刘备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。

塔读小~。>说—*.—免费*无广>告无*>弹窗,还>-.*能跟书~友们一起互>@动。

高祖之风,英雄之器之赞,何其精洽也!

反观我等现代人,又有几人能做到刘备这般?

惊闻七月新番驾鹤,云某不胜唏嘘。

七月新番之《汉吏》,对云某影响不小。

在此致以哀悼之情,愿逝者安息,家属节哀顺变。

章节报错(免登录)
最新小说: 崛起之我的阿根廷 东周策 春秋霸业 安西兵日记 我刚登基称帝,她就说我是昏君 重生后,我成了侯府傻儿子 三国:幽燕铁骑踏天下 不宋 喜唐 后院通古代:开局秦始皇来敲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