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说追书网 > 历史小说 > 汉末雄风 > 第三十二章 旦辞妻妾去,暮至洛阳城6

第三十二章 旦辞妻妾去,暮至洛阳城6(1 / 1)

步骘心中一片绝望。

遇到如此厚颜无耻的主公,他还能怎样?

同时怀着尴尬、绝望、惆怅等多种复杂心情的步骘,只好微微颔首。

“主公请便。”

在亲卫护送之下,心情各异的苟哥、步骘二人一路无言、一脸沉重之色、一同进府。

塔读小~。>说—*.—免费*无广>告无*>弹窗,还>-.*能跟书~友们一起互>@动。

苟哥进府,最高兴的还不是步练师这个苟哥的小老婆,而是苟哥的丈母娘。

“卫将军,老身已恭候多时也!”

不知为何,苟哥竟突然生出黑三郎面对阎婆的错觉…

苟哥用力甩甩头,将这个不吉利的念头甩到九霄云外。

其人向丈母娘深施一礼。

“小婿拜见大人!”

阎婆…啊呸!步骘的嫂嫂、步练师的亲娘严夫人笑得合不拢嘴,其人当即扶起赵旻。

“卫将军不必多礼,练师与奕儿此刻正在房中。”

苟哥和步练师的女儿,闺名同样由赵旻所取:刘奕。

唉!刘协真可怜。

塔读小说,无广>告^在线免。费阅&读!

步骘更感尴尬、愤怒、惆怅…

哦,原来只有我不知情?

苟哥复又向步骘深深一揖。

“叔父大人勿动怒,盖因此事事关重大,万不可为人所察觉。”

人不要脸,果然天下无敌。

见苟哥如此谦卑有礼,步骘此刻的心情,惟余尴尬。

步骘尴尬无比地扶起赵旻,想还礼,却更尴尬地发现…

我应如何称呼主公?

步骘俊脸一红,只好深深一揖还礼。

“主公切不可妄言也!”

塔读^小说APP@更多优质免费小说,无广告在@线免<费阅<读!>^>

这时,听到前院动静的步练师,抱着自己闺女便走了出来。

众人不约而同地向步练师行礼。

“参见步贵人!”

好吧,这么一来,步骘的尴尬倒是被化解了。

因产后恢复良好、又有爱郎及时纾解郁闷、雨露滋润的步练师愈发娇媚诱人。

步练师向某人嫣然一笑后,方才正色道。

“不必多礼。卫将军,妾有一事代天子询问,请卫将军借一步说话!”

赵旻这“借一步说话”,便花了近一个时辰。

在这近一个时辰中,二人先哄睡女儿,便迫不及待地解去衣裳、激情大战一番。

练师妹子在与爱郎试遍各种姿势之余趁机撒娇,为自己还不知何时出世的儿子讨要“陈留国”这一封地。

原文&来~自于塔读小~说APP,&~更多.免费*好书请下载塔~读-小说APP。

妹子虽尚不知,赵家要举族迁至陈留郡,但陈留郡对于赵旻有多重要,妹子当然心知肚明。

苟哥虽已知赵家要迁至陈留郡,但还是答应了妹子的请求…

他亏欠步练师良多,何况若步练师产子,也是他的亲儿子。

在记不清多少次巅峰之后,步练师因疲惫沉沉入睡。

赵旻在细心地服侍小老婆酣睡、又为二闺女换上尿布后,方才简单擦洗一番、穿戴整齐走进步骘府的正堂,向老丈人、丈母娘和“叔叔”步骘行礼。

赵旻的老丈人老实巴交,并未多言;

严夫人对赵旻这女婿满意至极,也只是询问一番女儿、外孙女情况,并未为难赵旻;

惟有步骘…

其人脸色颇为苍白难看。

赵旻暗叹一声后,宽慰步骘道。

原文&来~自于塔读小~说APP,&~更多.免费*好书请下载塔~读-小说APP。

“叔父勿忧,旻今后自当慎之又慎…兼且,益州便暂由叔父坐镇,叔父今后若有子嗣,旻必保其人子孙富贵。”

步骘叹道:“主公,富贵非某愿也!某惟愿天下太平、黎庶丰衣足食!”

赵旻抚须道:“既如此,叔父来年尽速在益州兴建工坊、推广三学制,使益州士民安居乐业、老有所养、幼有所依便是,叔父若需粮帛,旻必尽力支持。”

步骘顺势转移话题。

“主公,益州仆客众多,良田为士族侵占近八成,如此困局,何以纾解?”

赵旻不假思索。

“三蜀锦绣之名,天下皆知,叔父可借此推广百工业及货殖,其利厚于耕作岂止百倍?

此外,叔父仍须尽全力普及优质稻种、新式农具及肥料,长此以往,粮贱而锦贵,则益州士族必将以工坊为重。

届时叔父可借机收良田实行屯田制,十年之后将田归于黎庶,如此,良田兼并之困自解!”

这是简单的经济规律运用,赵旻这个前世做了多年百亿项目项目经理之人,对此谙熟于心。

原文&来~自于塔读小~说APP,&~更多.免费*好书请下载塔~读-小说APP。

步骘闻言,茅塞顿开。

此后,聪明的步骘只字不提步练师之事,而是详细询问一番治理益州之策,至申、酉之交,也就是下午五点时,赵旻方才与步骘一同赶回卫府。

至此,赵旻与伏寿、步练师的关系问题,危机暂时宣告解除。

是夜,苟哥鬼鬼祟祟潜入伏完的光禄勋府,与伏寿一夜春宵,寅时末,苟哥悄然离去。

正月初三卯时,夏侯惇、曹仁二人率一校骑兵,押运粮草辎重先一步赶赴大散关。

所谓粮草辎重,不止军事用品,还有大量优质麦种、新式农具以及腐植酸肥料。

汉末的西域,因蒲昌海(罗布泊)面积极广、水量颇丰、支流纵横之故,绿洲极多,耕地面积广阔。

随行者,除了满载货物的班归之外,还有继续坐镇潼关的娄圭。

娄圭老头儿虽一把年纪,却老当益壮。

去年在老头儿主持之下,潼关一带流民安置妥帖、屯田成果喜人。

塔读小~。>说—*.—免费*无广>告无*>弹窗,还>-.*能跟书~友们一起互>@动。

送走先行一步的众人之后数日,卫府众人逐一完善并敲定来年的各项财政预算、工作计划以及应急预案…

虽然赵旻已知,历史上的建安七年(西历202年)并无大灾祸,但终归有备无患。

何况,刘备如今动向尚不明,赵旻绝对有必要未雨绸缪。

到正月初八,真定赵家顺利抵达陈留郡治所陈留城。

因此事,整个正月便在卫府签发建安六年年度报告邸报、建安七年各项工作公文、鄚县张氏部分族人迁至许都,以及真定县赵氏搬迁至陈留城中渡过。

赵旻这个苟哥见缝插针…

顾名思义,苟哥并未冷落自己任何一名妻妾,包括宫中那两名在内。

然后…

香妹子首先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妊娠反应…

香妹子孕期至少已有四个月…彼时,正是苟哥辞别香妹子之前。

原文&来~自于塔读小~说APP,&~更多.免费*好书请下载塔~读-小说APP。

张裕夫人给出的秘方,果然有效。

万幸赵大娘及时带香妹子返乡,否则说不定会因房事频繁而导致香妹子流产。

于是乎,苟哥和香妹子同赴西域的约定只好作罢。

经过半个多月的忙碌之后,真定赵氏族人已安置下来,赵大娘便又回到了许都…

家中又添孕妇,尽管赵大娘更喜欢在陈留定居,但还是不得不回许都坐镇。

待返回许都之后,赵大娘方才喜出望外地发现…

小乔居然还未返回江东。

顺理成章地,小乔便被赵大娘带到身边,与大乔一起,照顾孙策的两个丫头和孙绍。

若非小乔身份特殊,赵大娘还真想过为儿子纳下小乔。

与此同时…

本书~.首发:塔读*小@说-APP&——免<费无广告无弹窗,还能*@跟书友们一<起互动^。

卫府紧张忙碌的备战工作被提上日程。

考虑到西域距许都的距离,西域之地政治生态的复杂性,以及彼处的气候,苟哥暂定为冬月(十一月)初班师回到许都。

换言之,建安七年几乎整整一年,赵旻都将在西域奔波。

综上所述,卫府必须在做好备战工作之余,还要保证在赵旻出征之时,不影响朝廷整体工作正常运转。

为此,赵旻特意邀请杨彪、荀彧、孔融等汉廷重臣参与讨论。

会上,赵旻重点提到了刘备。

“杨公、荀令君,刘玄德今岁必将攻伐交趾乃至江东,其人素来仁厚,又善于治理一方,故我不反对其人替代士威彦治理交趾,然则…

江东去岁甫遭战乱,此时百废待兴,不宜再启战事,故而,有劳二位贤君辅佐天子,制止刘玄德攻伐江东之举。”

荀彧苦笑摇头。

“从文,刘玄德若以扶汉室、救万民为由攻伐会稽郡,某亦无可奈何。”

原文&来~自于塔读小~说APP,&~更多.免费*好书请下载塔~读-小说APP。

【作者题外话】:这一章,咱们通过具体例证,详细分析高祖与太祖的庙号授予问题。

如前所述,高祖最初见于商代,本是商太祖(成汤)的远祖先辈,具备较浓郁的荣衔性质;但魏晋之后,这一情况则发生变化。

两汉之世,无高祖之号。今所谓汉高祖,实际是将“高皇帝”的谥号与“汉太祖”的庙号杂糅所成,并非实际称谓。

群臣曰:“帝(指刘邦)起细微,拨乱世反之正,平定天下,为汉太祖,功最高。”上尊号曰高皇帝。--《汉书高帝纪》

高祖之号再度出现,是在魏朝。

(1)魏高祖

魏高祖是曹丕,魏太祖是曹操。父为太祖,子为高祖。

武皇帝(曹操)拨乱反正,为魏太祖,乐用武始之舞。文皇帝(曹丕)应天受命,为魏高祖,乐用咸熙之舞。--《魏书明帝纪》

在魏朝的庙制中,曹操是太祖,无可置疑。曹丕虽是庶出,但居庶子之长。同时,曹丕生母卞氏后来被曹操扶正,又使曹丕具备了嫡子的身份。

(二十四年)秋七月,(曹操)以夫人卞氏为(魏)王后。--《魏书武帝纪》

本书~.首发:塔读*小@说-APP&——免<费无广告无弹窗,还能*@跟书友们一<起互动^。

因此,虽然曹丕上面有曹昂这个兄长,但曹昂早死且无子,曹丕自然可以充当魏朝的正统代言人。

换言之,曹操被追尊为太祖,不会损害到曹丕与曹叡的正统性。

(2)晋高祖

晋高祖是司马懿,晋太祖是司马昭。父为高祖,子为太祖,与曹魏恰好相反。

武帝受禅,上(司马懿)尊号曰宣皇帝,陵曰高原,庙称高祖。--《晋书宣帝纪》

武帝受禅,追(司马昭)尊号曰文皇帝,庙称太祖。--《晋书文帝纪》

就西晋立国的功绩而论,司马懿明显强于司马昭。因此司马昭获得了最尊贵的太祖庙号,便不能不引起注意。

这与西晋的王朝统绪有关。

西晋追封庙号,已在司马炎之世,而司马炎偏偏出自司马昭一系。司马昭本是司马懿的次子,论继承顺序,排在嫡长兄司马师一脉之后。

文帝(司马昭)以景帝(司马师)既宣帝(司马懿)之嫡,早世无后,以帝弟(司马)攸为嗣,特加爱异。自谓摄居相位,百年之后,大业宜归(司马)攸。--《晋书武帝纪》

原文&来~自于塔读小~说APP,&~更多.免费*好书请下载塔~读-小说APP。

如果追封司马懿为太祖,那司马师-司马攸一系的正统性便会得到强化;司马昭-司马炎一系的正统性则会遭到削弱。

司马炎作为皇帝,自然不会拆自己的台,因此将生父司马昭追为太祖,强化自身地位。至于司马懿,只好屈居高祖之列。

(3)汉赵高祖

汉赵高祖是刘渊,其庙号后被改为太祖。

(刘渊)在位六年,伪谥光文皇帝,庙号高祖。--《晋书刘元海载记》

刘渊是南匈奴贵族,也是伪汉政权的实际创立者。于情于理,刘渊都应为太祖,但最初的庙号,却被定为高祖。

这与历史遗留原因有关。

刘渊僭号时,自诩为汉室继承者,曾追两汉的三祖五宗。

“三祖”即太祖刘邦、世祖刘秀、烈祖刘备。“五宗”即太宗刘恒、世宗刘彻、中宗刘询、显宗刘庄、肃宗刘炟。刘渊借此强调自己“以汉代晋”的正统性。

(刘渊)赦其境内,年号元熙,追尊刘禅为孝怀皇帝,立汉高祖以下三祖五宗神主而祭之。--《晋书刘元海载记》

塔读小说,无广>告^在线免。费阅&读!

刘渊既然以汉室后裔自居,自然不能再用太祖(刘邦)庙号,只好屈居高祖。刘曜继位之后,将(伪)汉的国号改为(前)赵,刘渊也便顺理成章,成为了前赵太祖。

光文(指刘渊)以汉有天下,岁久思德,结于庶民。故立汉祖宗之庙,以怀民望。昭武(指刘聪)因循,遂未悛革。今欲除宗庙改国号,御以大单于(指刘渊)为太祖。亟议以闻。--《十六国春秋前赵录》

刘渊案例,可以侧面印证太祖的地位,高于高祖。

(4)后赵高祖

后赵高祖是石勒,后赵太祖是石虎。叔为高祖,侄为太祖。

伪谥(石勒)明皇帝,庙号高祖。--《晋书石勒载记》

伪谥(石虎)武皇帝,庙号太祖。--《晋书石季龙载记》

石勒是后赵的实际创立者,功勋至大,于情于理都应为太祖。只不过石勒死后,其直系子孙被权臣石虎屠戮殆尽。

咸康元年,季龙(石虎字季龙)废(石)勒子(石)弘。--《晋书石季龙载记》

石虎以侄子身份,篡夺叔父基业,自然不能尊叔父为太祖。

塔读小~。>说—*.—免费*无广>告无*>弹窗,还>-.*能跟书~友们一起互>@动。

因此,石虎这个篡夺者,便把太祖庙号留给自己,反倒把石勒晾到一边,给了个高祖的荣衔。

(5)刘宋高祖

刘宋高祖是刘裕,刘宋太祖是刘义隆。父为高祖,子为太祖。

高祖武皇帝讳裕,字德舆,小名寄奴。--《宋书武帝纪》

太祖文皇帝讳义隆,小字车儿,武帝第三子也。--《宋书文帝纪》

刘裕即辛弃疾诗词中“气吞万里如虎”的刘寄奴,他出师北伐,光复两京(长安、洛阳),几乎统一半壁江山,是南朝功业最盛的君主,也是刘宋的实际建立者。

刘裕得不到太祖的庙号,也是因为继承人的统绪问题。

刘裕死后,太子刘义符继位,可惜刘义符没有皇帝命,很快便被权臣弑杀,改立刘义隆。

景平二年七月中,少帝(刘义符)废。百官备法驾奉迎(刘义隆),入奉皇统。--《宋书文帝纪》

刘义隆以庶子身份登基,自然不能追刘裕为太祖——如果刘裕是太祖,那刘义符(刘裕嫡长子)的法统便会压过自己。

站点:塔^读小说,欢迎下载-^

少帝讳义符,小字车兵,武帝长子也。--《宋书少帝纪》

不出意外,刘义隆继位之后,追尊刘裕为高祖,而把太祖的庙号留给了自己。

综上可知,“父为高祖,子为太祖”的情况(西晋、后赵、刘宋),大多是后世君主得国不正,为了避免非议,强行将奠基之君的“太祖”改为“高祖”。

更有趣的是,这些后世的篡夺者,往往不揣冒昧,将太祖的庙号留给自己。

(6)陈高祖

陈高祖是陈霸先,陈太祖庙号则缺置。

高祖武皇帝,讳霸先,字兴国,小字法生。--《陈书高祖纪》

陈霸先的情况,与司马懿、石勒、刘裕十分相似。陈霸先是陈朝的实际创立者,但死后侄子陈蒨强行接班,又派人处理掉了陈霸先的儿子陈昌,对外谎称“船坏溺死”。

三月,(陈昌)入境,(陈蒨)诏令主书舍人缘道迎接。丙子,(陈昌)济江,于中流船坏,以溺薨。--《陈书衡阳献王传》

陈蒨如果追尊叔父为太祖,便会削弱自己的法统,因此陈霸先这个陈朝奠基者,也只好屈居高祖之位。

塔读小~。>说—*.—免费*无广>告无*>弹窗,还>-.*能跟书~友们一起互>@动。

陈蒨的最初计划,应当是把太祖的庙号留给自己。不料陈蒨死后,其弟陈顼有样学样,把哥哥的儿子们废掉,自己做了皇帝。因此陈蒨仅仅得到世祖的庙号,功亏一篑。

光大二年正月,(陈顼)进位太傅,领司徒,加殊礼,剑履上殿,增邑并前三千户,馀并如故。十一月甲寅,(陈顼)慈训太后令废帝(指陈蒨之子)为临海王。--《陈书宣帝纪》

由于陈朝君主三代倾轧,统绪混乱异常,最终太祖的庙号竟然空置,令人哑然失笑。

二十五朝中,高祖与太祖的相关案例极多,一篇文章难以穷尽;而且举例过多也有繁琐无聊之弊,因此权以上述案例,略作分析。

其实通过前文论述,可以清楚看到,高祖与太祖,可以大抵划分为“魏式”和“晋式”。

魏式即大宗继统,王朝的实际奠基者为太祖;晋式则是小宗继统,王朝的实际奠基者为高祖。

小宗继统的问题,属于该王朝的继承统绪出现了波动,嫡长子一脉未能顺利接班,因此后世君主(出自小宗)出于自身的合法性考虑,不得不降低王朝奠基者的地位,将之降格为高祖,而不称太祖。

一言蔽之,如果一个王朝的庙号中出现了“高祖”,往往说明这个王朝的继承统绪,出现了严重问题。

以唐代为例。李渊是唐朝的实际创立者,不得太祖之号,反被授予高祖。

高祖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讳渊,字叔德,姓李氏,陇西成纪人也。--《新唐书高祖纪》

原文来自于塔&读小说~&

理由显而易见。如果李渊为太祖,那太祖嫡长子李建成一脉,便会具备最强的法统。这在唐初的政治环境下,明显不合时宜。

不过这个问题并未困扰到李世民。因为李渊僭号之初,曾追尊其祖父李虎为唐太祖,这无疑是李世民乐于承认的事情。

追谥皇高祖曰宣简公;皇曾祖曰懿王;皇祖(李虎)曰景皇帝,庙号太祖。--《新唐书高祖纪》

李虎是西魏时人,且恪守臣道,结果莫名其妙获得了“唐太祖”的庙号,也算是历史的黑色幽默了。

(李虎)轻财重义,雅尚名节。--《册府元龟》

概而论之,魏晋以降,“高祖”往往是“太祖”的替代品,其功业等同于太祖,地位却低于太祖。这种怪异现象,大抵是后世的小宗子孙,为了强化自身的法统,强行给祖先的庙号降格,属于文化工程的现实应用。

谚语云:长江后浪推前浪,世上新人赶旧人,近水楼台先得月,向阳花木早逢春。

庙号的授予权力,既然掌握在后世之君手中,那它必然服务于当朝的政治需要。一言蔽之,一切历史无外乎当代史。

章节报错(免登录)
最新小说: 崛起之我的阿根廷 东周策 春秋霸业 安西兵日记 我刚登基称帝,她就说我是昏君 重生后,我成了侯府傻儿子 三国:幽燕铁骑踏天下 不宋 喜唐 后院通古代:开局秦始皇来敲门